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

视光学门诊告诉您:家长常见的观念误区

2016-10-11 00:00未知

目前,近视、弱视的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如何有效保护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每位家长对于孩子的视力都十分关注,但是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在防治儿童近视、弱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1:眼镜戴上就摘不下?
      在学龄期儿童家长中流传着“眼镜不能戴,一戴就摘不掉了”“眼镜越戴度数增长越快”的说法。作为一种矫正视力的手段,眼镜其实只是一个工具,不存在戴上就摘不下来的说法。而且戴上眼镜后能够达到正视眼状态,看东西才不会不清楚或疲劳,能够减缓外界诱因造成的近视度数增加过快的进程。
      误区2:散瞳检查对眼球有害
      有些家长觉得做散瞳检查不舒服,还担心散瞳会有副作用,于是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儿童验光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选用不同强度的散瞳药物,长效散瞳药其效果维持2~3周不等;滴短效散瞳药时,瞳孔散大维持时间仅数小时。散瞳后会出现看近处时模糊,同时有稍许畏光现象,可以戴墨镜或有檐的帽子减轻不适,没有什么危害,大可不必担心。
      误区3:配镜时适当减少度数
      眼镜就是辅助我们看清物体的工具,一定要量身定做,过大或过小的度数都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和提供清晰的视力帮助。万不可觉得度数高就人为减少些度数以求得心理平衡。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但使人看不清,而且更容易造成视疲劳和加速近视的发展。
      误区4:幼儿视力不用经常检查
      视力发育一般在5~6岁基本成熟,然而处在学龄前的儿童视力还在发育之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视力也不同,且每只眼睛都不能低于此年龄段的最低值。在此之前还没发育正常的视力很容易形成终身弱视。所以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检查最好半年一次,防止出现视力发育滞后,一旦发现弱视要及时治疗。
                                          

五官科 杨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