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

放射科医生告诉你:哪些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

2016-09-23 00:00未知

 “辐射”这个词,近年来可谓非常火热,各种科普、传闻、广告、小道消息中总是少不了它的身影。传说“辐射”对人体有害,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首先要弄明白“辐射”的定义。
         广义辐射中的电磁辐射,包括:无线电对讲机、微波炉、路由器、电脑、手机等等。这些辐射作用于人体主要通过产热发生危害,并不会使物质结构发生改变。
而狭义的辐射仅指电离辐射,也就是平时说的“放射线”。它被人体吸收后会引起物质的电离,对人体具有危害性,不能进行过量的照射。
        我们需要防护的,主要是人造的“放射线”,如医学检查(X光、CT)和安检中最常用的X线外照射、核医学中体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造成的内照射等等,当然核武器、放疗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带来的辐射也属于电离辐射。这种辐射是危险的,因此凡是有电离辐射的地方,都有“当心电离辐射”的标志进行警示,提示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电离辐射的剂量单位为毫希(mSv)。目前我国的《电离放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公众年剂量限值1 Sv(但不包括进行医疗检查带来的辐射剂量,因为医疗检查使受检者得到额外的收益)。
        那么医疗检查的剂量大概是多少呢?拍摄胸片(瞬间拍完),每次约0.2 mSv;胸部透视(在X光中暴露数秒),每次约1.1 mSv;头颅CT每次约2 mSv;胸部CT每次约8 mSv;腹部CT每次约10mSv;盆腔CT每次约10 mSv。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医学检查造成的辐射剂量并不可怕,对比它能让患者得到的收益,还是划算的,并且剂量范围也是比较安全的。
        再看看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电离辐射。吸烟会吸入一种危险的辐射性物质钋-210,导致放射源进入体内,造成内照射。如果每天吸烟20支,1年受照剂量约0.5-2mSv。乘坐飞机会受到更多来自宇宙的辐射,但剂量微小,每乘坐200小时的累计剂量月1 mSv。地铁安检安检仪辐射剂量更小,就算把人体塞进安检仪扫描500次也只有1 mSv。
        相信很多孕妇妈妈最关心的还是辐射对于胎儿的影响。在孕11周以前受过量照射可造成流产或严重畸形,孕11-16周受过量照射可能造成出生后的智力异常和生长延迟,孕16周以后胎儿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逐渐加强,畸形和缺陷发生率随胎龄增大逐渐降低。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即使胎儿对射线最为敏感的孕早期,接受任何一种单项X线或CT检查都是安全的,因检查导致畸形或流产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大可不必因为孕期做了一次X线或CT检查而选择流产。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配备有放射防护器具,如果孕期女性或备孕女性需做除腹部、盆腔之外的X线或CT检查,可以向医生说明情况,要求使用铅围裙对腹部进行保护。
        说完了电离辐射,我们来简单说说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是电磁波都可归为电磁辐射,甚至太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无处可逃,是不是觉得很崩溃?文章的开头我们说了,电磁辐射被人体吸收后并不能引起物质电离,职能通过产热危害人体。只有超高频率的电磁波(频率>3GHz)才会对人体产生较为明显的产热效应,这种频率的电磁波一般来源于雷达等大型设施;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各种电磁波能够产生的热量实际连皮肤都不能穿透,谁也没有因为靠在路由器或微波炉旁边而感觉自己的身体被加热了啥的,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至于平时我们听到的各种关于“辐射”的危言耸听的小道消息……一笑置之吧!大部分都是以讹传讹,没有科学依据的,比如仙人掌能防辐射啦、孕妇穿防辐射服等等,其实基本没有多少效果。仙人掌并不能防辐射,作为一种生物,它的确能吸收一定的电磁辐射,但是电磁波是直线传播的,就算旁边放盆仙人掌,它也不会改变方向奔向仙人掌的怀抱,还是会直直的戳向你的身体。
        至于防辐射服到底要不要穿?一切以孕妇的意愿为准。虽然防辐射服的作用到现在仍有争议,而且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那些电磁辐射对胎儿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孕妇的心情是重要的。所以,尽管可能并没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穿防辐射服会令准妈妈产生焦虑恐慌,那就穿吧~准妈妈心情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