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评价
2017-03-08 00:00未知
1、什么是骨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种年龄: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生活年龄:也叫日历年龄,是由出生年月日决定的,即每365天增加一岁。生物年龄:也就是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表示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程度的标志,它是以儿童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所求得的一个发育年龄。
2、骨龄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
骨骼年龄是由儿童的骨骼钙化程度所决定的,骨龄能较精确的反映人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儿童真正发育水平。绝大多数人生物年龄与生活年龄是大体相符的。但是,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发育的速度并不一定和生活年龄完全一致。有的人发育提前,生物年龄会大于生活年龄,也有的人生物年龄小于生活年龄。因此,用骨龄来判定人体成熟度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骨龄检测评价得出的指标,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身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如何测量骨龄?到医院拍摄左手腕X线片,然后对片进行评价、测定骨龄。测定骨龄后,通过与生活年龄相比较(即生活年龄与骨龄之间的差数)得出发育情况。生活年龄较骨龄差数为正数,则代表骨龄落后于年龄;如骨龄差数为负数,代表骨龄提前于年龄,又分三种情况:
生活年龄-骨龄=±1岁,发育正常
生活年龄-骨龄>1岁,发育落后(晚熟)
生活年龄-骨龄<1岁,发育提前(早熟)
一般来讲,骨龄增加速度大于身高增长速度,则骨骺愈合提前,生长期缩短,成年后身高降低。正常情况下,女孩骨龄超过14岁,男孩骨龄超过16岁,骨骺线大多已经闭合,长高的机会很小了。
4、骨龄评价的作用:骨龄评价可以早期发现生长发育中的问题,可以确定发育年龄、预测儿童未来身高、早期预防生长迟缓、性早熟的诊断依据、矮小症的监测依据、应用于体育文艺司法界等。利用骨龄推断儿童发育情况,可以了解儿童身高生长的潜力。例如,某男童年龄10岁,但骨龄是12岁,说明发育速度较快,身体生理发育水平已经达到了12岁,若骨龄是9岁,说明他的发育速度较慢,只发育到了正常儿童9岁的水平。从3岁以后最好每年测定一次骨龄,每年拍摄一次手骨X光片,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健康构成影响。通过对比骨龄和身高的增长情况,特别是在青少年进入青春发育的突增期(身高快速增长期:女11—13岁、男13—15岁),最好隔一段时间再做一次骨龄检评价,可以准确地分析孩子身高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潜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儿童长高。
预测儿童未来身高
利用当前身高和骨龄预测成年后身高其理论依据是各年龄阶段的身高和成年后的身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根据当前的骨龄,可以预测出还可能长多高。如一位身高112厘米的5岁男孩,骨龄也为5岁的话,身高属于第50百分位,未来生活中如果生长环境良好,18岁时的成年身高可能为172厘米。如果这个5岁男孩的骨龄为6岁的话,就应该用6岁儿童的生长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身高,112厘米的身高位于第10百分位,未来如果没有干预措施的话,18岁时的身高可能为165厘米。如果孩子骨龄大于实际年龄,而营养又过剩(超重或肥胖)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促使孩子的骨龄更加超前,使身高生长期缩短,导致未来成年身高不理想。预测身高的方法是有科学依据,预测的结果所反映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由于儿童至成人最终长高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身高受较多因素影响,如营养、疾病、环境等,发生变化也可使身高预测出现误差。一些疾病如异常矮小、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症而不治疗者等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所以,定期进行骨龄监测,及时发现生长偏离、发育落后或提前等,可针对性地进行的干预治疗。